重點整理:🍎
因為閱讀能力差異所影響的效應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越來越大。
馬太效應(最近查文獻看到了這個心理學詞彙,跟大家分享~)
『在教育方面的長期馬太效應被運用在心理學家基思•斯塔諾威克的研究中,他曾廣泛做了對閱讀能力和語言殘疾的研究。斯塔諾威克用「馬太效應」一詞,來形容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,通常會導致作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這一現象,而如若沒有能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,將可能造成長期的、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。
兒童在開始閱讀方面的落後,也將增加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。後來,當學生需要「從閱讀中學習」(其中,然後才學習閱讀),他們的閱讀困難會進一步造成學習大多數其他科目的問題。這樣,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會逐步下降,並進一步在學業上落後,跌幅會比同齡人越發增高。
學生閱讀能力愈高,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快、愈多,這結果進一步提昇閱讀能力,兩者良性地循環;閱讀能力愈低,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慢、愈少,這結果進一步妨礙閱讀能力的發展,兩者惡性地循環。於是,高閱讀能力的兒童,與低閱讀能力的兒童,在語文能力、對世界的認識等智能上的表現,差異只會愈來愈大,貧者愈貧,富者愈富,始終無法修補。
因此,如果教師和家長對能力落後的兒童抱持觀望,期望他們的閱讀能力能隨年歲增長而自然趕及,這種想法實在不切實際。』(摘自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9%AC%E5%A4%AA%E6%95%88%E5%BA%94)